COMPANY NEWS

行业动态
景区“摘牌风暴”一波接一波,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何在?

发布时间:2018/12/12 点击数:3164


对于很多景区来说,曾经安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。摘牌风暴一波波来袭,景区动态管理机制日益走向市场……日前,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布了11家被摘牌的4A级旅游景区。从2015年至今,已有400多家4A级景区先后受到被摘牌、降级或警告等处理,A级景区告别终身制已成事实。摘牌风暴深层原因何在?被摘牌景区又该如何自我救赎


挂牌与摘牌东边日出西边雨


A级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,尤其是5A级景区,更已成为群众广泛认可、市场深度认可的金字招牌。


10月份,在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召开的新晋5A级旅游景区授牌会上,浙江宁波天一阁·月湖景区、广东惠州西湖名胜区等9家景区被确定为5A级景区。




资料图: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


喜获5A级授牌的景区一片欢腾,另一些景区则阴霾密布。在今年对4A级景区的摘牌处理中,各地旅游主管部门主动作为,对本地区景观和服务质量退化、服务设施缺失、厕所革命滞后、游客体验度差、旅游功能弱化的114A级景区进行了摘牌处理。


记者调查发现,这114A级景区中,苏州西园寺景区竟是主动提出摘牌申请。随着寺院发展和功能调整,在寺院30万的年均入园人次中,主体客源主要为本地及周边地区香客。鉴于此,西园寺于今年6月向苏州市旅游局申请,主动要求退出4A级景区行列。


在喜得一枚5A级景区招牌的同时,宁波也有一家4A级景区——宁波市大桥生态农庄被摘牌。大桥生态农庄是一个集农业风情、种植文化、科普教育、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庄园,曾获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、浙江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称号。


这样一个曾经辉煌的4A级景区,为何会被摘牌?宁波市旅发委规划处处长鲁敏解答了疑惑:主要是因为农庄原母公司经营不善倒闭,接盘公司因相关政策处理,未实施改造提升,景区一直处于停业整改状态。因此,经市旅发委和慈溪市旅游部门多方协调,为保障游客利益,规范景区建设管理,我们主动向省文旅厅报告撤销其4A级资格。


记者试图联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吊桥公园、江西省九江市瑞昌红木博览城等被摘牌的4A级景区,但均未得到回应。


景区摘牌后的自我救赎


201451日起,4A级景区的评定权及4A级以下景区(4A)的管理权就已经下放至省级旅游主管部门。然而刚开始几年,很少有省市级旅游部门对辖下的景区进行摘牌,甚至连警告都很少。


景区级别只能上不能下的弊病因此日益凸显。或许正是这个原因,使得原国家旅游局痛下狠心:先是20155A级景区河北秦皇岛山海关被直接摘牌,接着是2016景区整治,东北地区力度大,继吉林省率先取消了4家不合格4A级景区资质后,黑龙江和辽宁又有84A级景区被摘牌。


山海关景区澎湃新闻记者蒋格伟图


今年,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开始主动作为、刮骨疗毒,对本地区不达标的4A级景区进行摘牌处理,摘牌风暴来势不小。


据记者了解,目前大桥生态农庄已在积极整改,鲁敏表示,虽然涉及土地政策等复杂情况,但新景区规划建设方案已经出炉,该方案将更加符合现代市场需求。等新景区建好了,我们一定会努力再创4A鲁敏充满信心。


在周晓平看来,对游客而言,景区摘牌未必产生太大影响,他们更关注的是景区的文化品质和游览质量。因此,景区把好质量关才是第一要义。然而,问题景区被摘牌还是敲响警钟,管理好景区,仅靠亮牌远远不够,还要真正擦亮这个金字招牌。


据记者了解,在景区管理方面,文化和旅游部将强化监督与退出力度,加强各种环节的建章立制,在推进精品景区体系建设的过程中,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,推进景区评定日常工作,不断优化A级景区发展数量结构和类型结构,持续推出精品景区。


降级、摘牌应成为常态


A级景区覆盖了我国众多的优质旅游资源,已成为中国精品旅游产品的业界标杆,但一些景区创建成高等级景区后,可能会出现刀枪入库、马放南山的情况,景区品质随之下降。不时给些警示是很有效的。周晓平说。


A级景区被摘牌,其原因不一而足。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家明指出,景区被摘牌的方式也各式各样,一是景区主动要求摘牌;二是因成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与景区产生冲突而被迫摘牌,如三江源等几家景区因要划入国家公园而被摘牌;三是景区品质良莠不齐,由旅游部门督促摘牌。


在刘家明看来,景区等级的动态管理值得称赞,需要进一步完善A级景区退出机制和社会监督体系,强化景区质量等级前期评审和后期监管,让降级摘牌成为常态。同时,需要出台更严格的惩罚措施,通过惩罚提升我国景区质量及等级含金量。不要让4A级景区的招牌变成烫手山芋,后没人愿意接手。




对此,长期从事旅游规划设计的九州旅游规划院院长王昕表示赞同,动态管理机制的终目的是通过上上下下、进进出出,提升我国景区质量,从旅游大环境而言是利好。


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辉表示,景区不达标,就应该退出市场,摘牌是理所当然。将不达标准的景区摘牌,一则可以促进摘牌单位,并威慑侥幸心理,力促不断整改,二则可以加强对景区的监管力度。


景区管理制度呼唤新标准


一直以来,A级景区是游客判断景区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。1999年,旅游主管部门启动了A级景区制度。2005年,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》国家标准开始实施。


然而,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,当前标准已较难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,业内呼吁出台新标准。王昕认为,新标准应在增加文化性、增强智慧化、提升人性化、规范国际化四方面进行提升。



此外,在目前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》中,对于景区取消A级资质之后,究竟是重新创建申报,还是恢复资质,包括景区复牌后再出问题如何处理,是否该有累进式处分机制,并没有明确的界定。


针对这些问题,记者获悉,文化和旅游部将及时制定《全国旅游景区发展规划纲要》,结合市场和行业新变化,修订好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》国家标准和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》,并启动编制一系列景区建设管理行业标准与规范。通过标准引导,不断提升景区规范化水平,进一步强化A级景区在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的作用。在此背景下,各地也应该因地制宜,参照建立符合本地区位和资源特点、旅游发展现状的标准。


对此,周晓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:在景区的评审过程中,退出方式和进入方式大多依托学者、专家,离游客很远,在某种程度上不一定是市场化的需求。未来的景区评定,特别是高等级景区的监督和退出机制,应有市场主体的参与。

更多
400-155-68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