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8/11/15 点击数:2584
当前,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,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,对于风景名胜区来说,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。风景名胜区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双重魅力,成为大众旅游市场的宠儿。
但大多风景名胜区的运营者,由于文化活化、内容创意、业态创新等方面的薄弱,往往很难走出依赖门票收入的困局,也是严峻的现实。
文化为魂,体验为上,内容为王!这是旅游景区营造的基本要求。为迎合游客新旅游消费需求,突破单一依赖门票的困局,景区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,通过系统化内容创意,在丰富文化体验、提升景观体验、改善服务体验、完善商业环境体验等方面持续下功夫。
一、丰富和活化文化体验
风景名胜区都有诸多的传说、故事和历史文化遗迹,传说、故事和文化遗迹仅仅靠口头讲述,或图文展示是不够的,这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思维。
体验为上的要求,就是要根据旅游市场和游客体验要求进行提炼和升华。要把传说文化、遗迹文化进行场景化、仪式化、参与化、消费化、系统化的创意表达。创意结合当地特色文化。
文化是可塑造的、物化的。也要为体验服务,为丰富旅游内容服务!只要吸引游客提升景区效益,可以创新、创意和与时俱进的创造。
比如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,正在打造的“大琼台”景区里,有一个“黄帝祭台”这个人文景点,完全可以创意一个游客可以参与、表达心愿的仪式活动。既增加了游客的体验内容,又可以愉悦的进行许愿消费等。
IP形象化塑造工作,也要引起重视。可以考虑从吉祥物的提炼和设计开始,利用旅游产品、文化影视图文等手段,构建IP文化生态链,创造衍生价值。迪斯尼、日本“熊本熊”是值得借鉴的案例。
二、深化景观体验
优化景观体验,包括优化廊道、游步道、交通游览设施、观景瞭望等设施;游线的设计要趣味化、人性化、个性化。强化景观体验,可以利用现代科技,增加一些刺激的设施和活动。如深谷上的玻璃天桥,强化独特自然景观的体验;山顶上的气球观光,满足游客的“嗨”、“爽”心里需求等。自然景观与动物的有机融合,满足青少年游客的“萌”爱需求等。
深度开发景观体验,在保护景观生态的前提下,有机把在地文化与自然景观进行创意融合,给游客意外的惊喜和深刻的印象,有利于游客的自然与自愿传播。
三、改善服务体验
吃厕住行游购娱是旅游要素,也是游客体验感的主要来源。在整个游线上要按照旅游规律设置相应的服务业态。同时,要重视服务人员、服务场景的主题化、古装化、表演化。
在自驾游、自由行占七成以上的大众旅游市场背景下,吃是基本的需求,是游客二次消费的重点业态。在旅行过程中,在吃的问题上得到满足会极大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满意度。
在住的方面,要塑造游客选择住在你这里的理由。住宿环境的营造除了舒适,更要自身的独特之处。要结合风景名胜区或当地特色打造独特的住宿体验,让游客喜欢并愿意住下来。
另外,也要注重O2O智慧服务系统建设,做到游前、游中、游后的全程个性化服务,这也是提升游客体验感,增强粘性的重要手段。
四、完善商业环境体验
要清楚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时尚消费群体旅游需求的变化,光看景点还不够,还需要对当地的生活方式进行深度融合和体验。
引得来,留下来,是提升景区收益的关键。除了要配套便利、舒适、特色的住宿环境之外,还必须为游客着想,满足其晚上娱乐休闲的需求,比如以文旅演艺为代表的“夜间经济”、风情商业街区,文艺或民俗演出,全息影视表演,灯光节,景区周边或内部自带的温泉、养生、夜市等休闲娱乐场所,让留下来的游客,有丰富的夜生活,而流连忘返。
另外家庭游、亲子游是游客主体,要专门针对亲子规划设计相应的旅游项目、产品,留住了孩子,就留住了家长,也就留住了“二次乃至多次消费”的可能。
当下,游客对旅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休闲度假游市场越来越热,只有让游客慢下来、留下来、住下来,才能创造更多的消费机会。那么景区就必须想办法让游客喜欢留下来、还想来,并把好体验传出去…
内容来源: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后台与小编联系。